华夏晚报  >   财经  >  正文

一个人温暖了整个村,曾经带着病母读大学的许新华回乡了

评论

  2009年8月,一篇由扬子晚报发布的“大二男生带病母读大学,两年为家里还债2万”的新闻,被各大媒体相继转载,因母亲生病,他便带母亲一起“求学”,”羊有跪乳之恩,鸦有反哺之义“他的孝心,深深的感染了无数莘莘学子。

  10岁那年,父亲去世,他便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,“男儿当自强”他的坚韧和自强不息,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。

  上学期间自己都还食不果腹,刚到手的助学金还没暖热,便捐给了希望工程,汶川地震,150元——打工兼职一个星期所赚的钱,他全部捐了出去。此外,2008年的北京奥运,他担当了奥运火炬接力扬州站志愿者,两次在扬州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中做志愿者。他的善良和无私,被当时的媒体和网友亲切的称为“励志青年”。

  现如今,10年过去,这个当时的励志青年,成了现在当地媒体眼里的”自强哥“,在事业已经有所成就的他,衣锦还乡时,不忘回报家乡父老,一腔热血回报乡邻,并积极投身村里的公益事业,从2016年至今,为改善村里交通和道路照明、帮助困难群众、丰富相亲精神文化生活,他已陆续为陈集老家出资、捐赠80余万元。

  2020年12月,阜宁日报对他做了深度访问,并通篇报道了他为家乡建设,为村里乡亲所做的事迹,一篇“许新华’自强哥’的奉献人生”的热文,再次感动了整座城。

  他是许新华,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,曾于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担任瓦许村村书记,曾于2018年被中共陈集镇委员会、陈集镇人民政府评选为“综合先进个人”。

  10岁那年,他的父亲因肝癌离世,留下小小的许新华和母亲相依为命,从此,他一夜之间由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成长为家里的“大男人”,空闲时,还会下地帮忙干农活,因为家庭贫困,许新华在小学里就想着如何缓解家庭经济,从那时起,许新华就在学校卖书、笔等文具学习用品,还帮同学复印试卷、跑腿买东西。许新华至今都还记得第一次用赚来的十多元钱,为家里买了些猪肉时的情景。

  许新华明白,对于他和他的家庭而言,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,他拼命学习,一直以来,他都是班上的"尖子生”,中考时,他的分数远远超过阜中分数线,但考虑到当时的家庭情况,为了节省费用,他选择了离家较近的陈集中学就读,2007年,他如愿地考进了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,圆了上大学的梦。

  进入大学,许新华便想方设法的赚钱,不仅要自己解决自己的学杂费,还偿还了家中的巨额债务。大一时,许新华用300多元钱,为母亲购买了一件羽绒服作为新年礼物。许新华说:“自从我记事到现在,我妈一直没有穿过‘买’来的棉袄,现在我给她买上,她一个劲的说我浪费钱,晚上却又偷偷地拿出来试了又试。”这件来之不易的羽绒服成了许妈妈的“宝贝”,至今提起,许妈妈眼里还会泛起泪花。

  在外求学时,许新华始终挂念着孤身一人在家的母亲。妈妈身体不好,有面部神经麻痹症,发作起来,经常半边脸发麻,既不能吃饭又睡不好觉,他不放心妈妈一个人在家。几经努力,在院领导的帮助下,许新华的母亲被安排在扬大扬子津校大学食堂工作。妈妈被安排到学校后,可以安心求学的他更加努力了,一边求学,一边打工,还一边做点生意,夜以继日,在大四那年,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外债。

  “我的青春不值钱,满脑子里都是赚钱还债,只要有钱可赚,不管多辛苦,我都要去做,因为这个时候,能拼的只有青春和一把力气。”在大学时期,一次面对记者采访时,许新华羞涩而又坚定的说。

  得益于从小到大养成的经济头脑,许新华做起生意来一路顺风顺水,毕业没多久就把广告公司的生意经营的有声有色。但他始终铭记着在他困难时,乡亲们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对他的帮助。等手里有了积蓄,他第一想法就是回报家乡。

  村子里的土路坑洼不平,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,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,他陆续花了6万多元为村里修路,用来改善村里的交通。路有了,没路灯,晚上出行不方便,许新华在2016年7月份至2017年底又出资30多万元给瓦许村主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交流电路灯160余盏,就是想让乡亲们晚上出门纳凉或者看送戏下乡时更安全些。

图为许新华为瓦许村路上安装的太阳能路灯

  许新华一心想改善乡亲的生活,从2016年开始每年年底他都要到村低保户、五保户、镇敬老院进行慰问,给乡亲们送上祝福和温暖。

  “想给乡亲们多做点事,小时候受乡亲们的照顾,很是感激。到节日就给困难的乡亲送些生活用品,送点钱改善一下生活。”许新华说,偶然一次,一位老人托他给买几本书,他意识到乡亲们与物质生活相比,更需要精神文化生活。”我后来去慰问一般就会带一些书,比如阜宁苏迅写的长篇小说《逆袭成龙》,希望能够丰富下乡亲的精神生活,但我总觉得我自己做的好像还欠缺些什么。”

  "现在农村已经不是原来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了,农村也要有夜生活,但我一直没找到切入点。”

  2018年,新时代文明实践瓦许站的设立给了他丰富乡亲精神文化生活的机会,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合作,一起举办了陈集镇瓦许村首届文化艺术节,利用说唱、二人转等喜闻乐见的形式,为周边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。

  ”我是一个共产党员,家乡能够作为第一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县,我很是自豪,我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,与乡亲们一起,努力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富活力,也更有乡土气息,丰富乡亲们的业余生活。“

  村里的乡亲们热爱戏曲,爱看戏,为此,他特邀请阜宁淮剧团以及”二才子“董振宇为村民们送戏,进一步扩大新时代文实践瓦许站的影响力,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。


责编:hxq 


〖免责申明〗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。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,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,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华夏晚报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,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联系我们版权申明 |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02142号

版权为华夏晚报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